支付的变革
冯国珍
中秋节,父亲把奶奶从乡下接来一起团圆。因为肩负买菜重任,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奶奶一来在乡下劳作惯了,二来上了岁数,觉也少了,早早就起了床,见我去买菜,奶奶坚持要和我一起去菜场,说是想见识下城里的菜场长啥样,没办法,只好开车带着奶奶一同去菜场。
得益于新中国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网以及现代化的物流,菜场里菜种丰盛,品类繁多:西部山区里的山珍,东部海洋里的海鲜,北方的蔬菜,南方的水果。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奶奶直看得眼花缭乱。选好菜,我熟练的掏出手机,打开支付宝,扫描菜贩挂在墙上的的二维码,“滴滴”的一声,输入金额和密码,支付就完成了。我朝商贩点点头,拎着菜走出了菜场。奶奶一脸狐疑的跟在我后面,走到门口,看看左右没人,赶紧把我拉倒一边说:“你忘记给人家钱了,快回去补上,咱家几十年来都没占过别人的便宜。这个菜贩也真是,粗心大意得连钱都忘了收了。”我忍俊不禁,莞尔一笑,挽着奶奶的手臂说:“奶奶,我已经付过钱啦。”奶奶更是一头雾水:“你这丫头,连奶奶都骗,我压根儿就没看到你掏钱,你要是忘了带钱包,奶奶帮你给。”说罢,就要往裤兜里掏。我赶紧拉住奶奶的手跟她解释:“奶奶,我真的给过钱了,只不过不是给的现金,我用的是手机支付。”我耐着性子跟她解释半天,奶奶才恍然大悟,不停感慨:“时代变得真快,我们这些老古董都快跟不上时代咯。”
奶奶的感慨不禁让我又想起了从前现金支付为主的年代,小时候跟奶奶去供销社买东西,走到收银台,奶奶付钱的方式很特殊:解开交领式衣服的口子,从怀里掏出一块层层叠叠包好的手帕,左一层右一层的打开,里面是一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付完钱,再不厌其烦的左一层右一层的包好,如果有大面额的,还会警觉的四周环顾,确定无人关注然后才小心翼翼的放入怀中。奶奶如此小心是有原因的,那还得从父亲钱包被偷的事情说起。和奶奶用手帕包钱不同,追求时髦的父亲有一个真皮钱包,棕色的外型时尚大气,里面分为两层:最里面一层用来放五十和一百的大面额钞票,外面一层用来存放十块五块和一块的零钱。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说男人最潇洒的动作就是“掏钱包的样子”。但父亲经常囊中羞涩,钱包里鲜见大面额的钞票,连十块钱的都少,大部分都是五块和一块,这些零钱把父亲的钱包喂得饱饱的,使得父亲看上去像个腰缠万贯的暴发户。在公交车上,父亲鼓鼓的裤子口袋让小偷给惦记上了,父亲下车后觉得嗖嗖凉风直灌裤管,低头一看,裤子口袋被小偷用刀片划破了,破了一个洞的裤子在寒风中咧着嘴笑。钱包被偷还搭上条裤子,父亲懊悔不已,这也成了很长一段时间母亲嘲笑父亲的笑料。
小件的东西用现金购买还不算麻烦,要是遇上买大件的东西,带着现金那可就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至今我仍记得父亲去邻县买木料的场景:家里建房子需要木料,本县没货,只能去邻县买。父亲坐上了公共汽车,邻座的是个剃着光头的小青年,那个年代剃光头的几乎都不是什么正经人,父亲的人造革的手提包里放了整整三万块现金!有了被割破裤子偷钱包的不堪回首的往事,父亲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坐在座位上,环顾四周,感觉每个人都不像好人,特别是邻座的那个光头青年,尖嘴猴腮,贼眉鼠目,拍电影演扒手估计都不需要化妆。警觉的父亲在车上紧紧的把包抱在怀里,紧张得连盹都不敢打一个,生怕这救命钱被扒手给偷了。一路颠簸一路心惊胆颤。等到下了车,手心和胳肢窝里全是汗。
如今,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支付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商场超市甚至乘坐公共交通都可以刷卡消费了,生活中不需要那么多现金了,人们的钱包也就日渐干瘪下去。随着通信技术特别是4G和5G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支付成为了当今生活的主流,手机支付又方便又安全,深受人们欢迎,如今钱包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