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车轮
孔丽娟
英国著名女歌手凯蒂·玛露有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叫《Nine million bicycles》,据说是她游玩北京看到如此多的自行车后回去英国就毅然写下了这首歌,缓慢而抒情的旋律,带着一点点爵士味道和都市民谣的味道,余音绕梁让人百听不厌。这首歌的歌词开头是:“在北京有九百万辆自行车,那是事实,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一件事。”可见一斑的道出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王国的事实。每次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我的思绪都会倏然的飘回童年时代。
听父亲说,在爷爷那个年代,自行车可是个稀罕物,和手表,和缝纫机并称为“结婚三大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要凭票供应,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得到。在农村,谁家买了一辆自行车那可是一件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但到了父亲的年代,自行车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很多人家都有自行车了。那个时候的自行车主要有金狮,凤凰,飞鸽,永久这四大品牌。父亲特别钟爱《庄子》中的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爱屋及乌的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父亲把车骑回家的时候,我仔细端详:黑色的车身厚重结实,锃亮的不锈钢车把大气简约,棕色的坐垫时尚美观,金色的凤凰车标尊贵典雅,整辆车看上去漂漂亮亮喜气洋洋,崭新的自行车和破旧的庭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了自行车生活就方便了很多,我无需再用脚步丈量学校和家的距离,父亲每天都把我抱起放在自行车横杠上,用左脚把脚蹬往上一提,然后身体前倾猛踩上去,紧接着右腿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从车后面迈过车身,踩在右边的脚蹬上,嘴里哼着曲子送我去上学。车上的我但见两旁的树木迅速倒退,微凉的风吹拂着我的脸,整个人感觉像是在飞,不由得在车上高兴的大喊大叫。有时趁父亲不在家,我也会偷偷的把车推出去学骑车。那个时候我还小,人也不比自行车高多少,是不可能像父亲那样潇洒的上车的。但个子矮有个子矮的办法:我从自行车的梁下面伸腿过去踩脚蹬子,大腿因为被横梁阻挡,所以每次还只能蹬半圈——这大概是很多人童年时代骑车的都有过的记忆吧。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奇葩的姿势竟然还是让我学会了骑车。于是,只要父亲不用车,我就像犯瘾的人一样骑着车在村前村后不停“风驰电掣”,体验自行车的速度带来的快感。美中不足的是那个时代农村交通落后,基本都是土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骑车时上下颠簸苦不堪言,摔跤也是常有的事情。以至于后来学到杜甫《饮中八仙歌》调侃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的诗句,我总能想起童年时代学骑车的经历。
到了我们这一代,以前只有机关干部才配备的汽车也成为了现代家庭的标配。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让出行更加便捷安全。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一条条公路就像一根根血管,让中国这条巨龙活了起来,腾飞了起来。现在,汽车成了每天上下班的代步工具,只要轻轻按下启动按钮,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让人精神为之振奋,慢慢转动方向盘,汽车这个庞然大物就像驯服的赤兔马,顺着自己的心情往前奔驰,汽车电台里播放着轻音乐,心情也随之轻舞飞扬。有了汽车,冬天能避风雨,夏天可阻骄阳,不管外面天气如何,空调一开,车里始终温暖如春,格外的惬意。
有了汽车,心就有了方往,人生就多了许多梦想,前方不再是遥远的未知,而是可以探索的将来,以前我们用脚步丈量地球,现在我们用车探索前方;有了汽车,生活就丰富了很多,节假日带上家人自驾游山玩水,流连于祖国的大好河山,陶醉于世界的五彩缤纷;有了汽车,生活的半径就大了许多,亲人不再疏远,故乡也不再遥远。每个周末,我都会开着车回乡下看望父母。现在,父亲的那辆老凤凰车早就被电动自行车取代了,又省力又环保。每次我回家,父亲总是感慨万千:“现在国家发展就像这车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稳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时代在进步越来越快了,社会在发展越来越好了,咱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