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七十年 回溯家乡情
荆国坤
我出生于1931年11月武进夏溪乡农村。解放前,考取武进县立师范,刚解放,更名常州师范。五十年代初,从母校踏上教育岗位不久,立志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向武进新闻媒体投稿。1951年8月,率先领取《常州民报》通讯员聘请书。1958年8月,相继喜领《武进日报》特约业余记者聘请书。由此,更加热情奔放在武进新闻战线上,直至1992年退休至今退而不休,乐之不疲,如今同享喜迎祖国华诞七十年神圣佳节的到来。
我毕生在武进热土上工作和生活,对党的通讯报道宣传工作矢志不移,坚持前行。期间被县级及以上各级各类62家新闻媒体录用文、图稿件13500余篇(幅),受到夏溪乡、湖塘镇领导欢迎,并十分重视、大力支持。2004年12月,由湖塘镇党政主办的《半个世纪的情结—荆国坤通讯报道·摄影展》在镇老年人活动中心三天如期举行。28块展板、百篇文章、800多张图片,从多角度歌颂常武地区多方面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靓丽情景。2014年1月,又主办《荆国坤笔耕情缘六十载》出版座谈会,东方社区党总支受办,精心筹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好评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当年武进报复刊庆祝大会在湖塘镇隆重举行,1994年1月1日,报载县委书记赵耀骥题词:“坚持党性原则,发扬党报传统”。总编承才林、副总编孙官保、江建文主持庆祝大会。我也兴高采烈参与了这一历史大喜事,不仅现场赠送四开四版综合性新闻报纸,而且当天赶到常州火车站列车停站窗口,向旅客赠发报纸,让武进新闻传递远方。
武进花木产业欣欣向荣、常盛不衰,夏溪、嘉泽、成章,早已成为“中国花木之乡”,是武进经济腾飞主战场之一。我对家乡此情此景深感自豪,宣传家乡,报道武进,成为毕生心愿,萌发组织力量,会同热心笔友,共商笔耕大事,期盼组建花木事业通联站。
当年,成章乡政府佘同仁秘书早早订阅花卉报,报道花木大事业。闻讯后,我上门请教,很快成了好伴笔友。1989年,我调任湖塘镇任教时,留用在政府协助搞宣传、报道工作。1992年10月退休,乐滋滋地退而不休,一心想实现通联站心愿,为之加强了与县委绿办、林业站密切联系。当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副县长周福元,接到面交的建站报告,欣然同意,及早上报中国花协、中国花卉报社,不久批准成立中国花卉报武进通联站。总编冯德珍、社长杨新航热情欢迎,记者樊力行两次前来武进采访。不多久,相应批复,准予成立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社常州通联站,上上下下携手办好花木报刊,为绿化美化环境而合力前行。
通联站成立10多年,在县政府、县林业站悉心关爱支持下,通联站工作不断掀起一个又一个热潮。笔者跑遍全县60个乡镇宣传订阅中国花卉报刊包括《花木盆景》超百份,文章、图片等常常见报,广泛宣传花木事业。全国花协在北京、沈阳、厦门、烟台、长沙、成都等市召开的有关总结交流表彰会,武进通联站少不了的常客。
武进区老年人体协信息工作,是笔者退休后的主战场。2010年前后担任通讯组长14年,群策群力,合力搞好信息报道。2013年2月,将搜集的录用稿件及有关资料,自编自印出版《武进老年体育》二册,供有关参用受欢迎。当年,省老年人体协召开信息工作总结交流表彰会,指定我带交50份书面发言稿进行交流。
2006年6月,省老年人体育节在苏州市举办书法、摄影、集邮展览,我的通讯作品获得红宝石纪念奖杯和三张获奖证书。回常后,常州电视台制作了《常州人物》专题片,及时播出,为家乡增光添彩。
在职时,是一校之长,以身作则,从不在校内搞笔耕。即使担任《江苏教育》小教版通讯员也不例外。1984年8月出席省教育厅召开教育系统总结交流表彰大会时,笔者为全省小学系统唯一的特邀代表出席。一以贯之,教学工作与通讯报道有机结合获佳绩。武进县原教育局局长夏诚题:“荆国坤老校长:数十年来,忠诚教育、热心报道,表示敬佩。”原夏溪公社党委书记、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尚金题词:“终身当好人民教师,通讯报道行家里手。”这是激励,是鞭策,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啊!
七十年来,我在武进日报的哺育下不断成长,不断前行。内心深有感言:不忘初心,感恩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