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快乐,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关心的突出问题。健康的文化体育生活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生寿命的有效途径。
一、全社会关心老年体育建设
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要有相应的提高。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重视和加强敬老体育和体育老年建设。
1、镇政府重视敬老体育建设
湟里镇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尽量照顾老年人体育活动的需求,在各村建造了敬老体育活动广场。早在2006年,湟里镇政府投资1500多万元,在湟里高中门口建造了占地3万平米的湟里敬老体育活动广场,建起了800多平方米的舞池,为老年人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搭起了平台,提供了方便。湟里镇现有敬老体育指导员240名,他们带领全镇成千上万的老年人开展体育锻炼。
2、社区重视敬老体育建设
每逢黄昏,300多对老年舞伴在东安社区敬老体育广场600多平方米的“舞池”内尽情地载歌载舞,享受着欢乐。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富裕后,都追求健康的精神体育生活。一些老年人萌生了在社区广场上建敬老体育“舞池”的念头,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同意和支持,很快就建造了一个用光滑的大理石铺就的近百平方米的“舞池”。哪知几天下来,“舞池”里就挤不下了,一些老年人在“舞池”旁边跳,鞋底磨破了。在其中跳舞的几个退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扩建“舞池”,使“舞池”面积增加了一倍。可几个月下来,还是不能满足老年人的要求。政府又一次拨款,第三次扩建“舞池”后,有效面积已超过600平方米。但仍旧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群众支持敬老体育建设
东安社区为了进一步搞好敬老体育广场“舞池”建设,起先,年过花甲的安西村退伍军人共产党员路建华把自家舞厅里的音响、功放安装到了广场。随着关爱敬老体育广场“舞池”的群众越来越多,电器设备是换了一套又一套,越换越好。
共产党员胡建亚看到敬老体育广场电器拖线慢慢老化,为了老年人的安全,马上从家里拿来一百多米崭新的电线换上。
农民舞友张志平跳舞时看到许多老人依着“舞池”周围的栏杆休息,有的甚至坐在冰冷的铁栏上,还有的一屁股坐在石阶上,甚至有人坐在三轮车上摇摇欲坠……他想:这些老人本来是来享受的,可坐在冰冷的铁栏、石阶上,时间长了要受寒着凉,坐在三轮车上的摔下来不得了。当日晚上,他与妻子王亚香商量,一致同意拿出自己的积蓄,为“舞池”周围安张凳子。很快,就在“舞池”周围安装好了16张凳子,这些凳子长3米左右、宽50厘米左右,凳面是木条,下面用铁架固定,非常牢靠。
为了敬老体育广场的安全,东安实验学校的保安人员不光做好保卫工作,而且每天按时帮助通电。东安派出所联防队员轮流加班加点,没有怨言。联防队长说:“我们一边巡逻,一边还欣赏着老年人唱歌跳舞,心情也很舒畅。近年来,正当的文化娱乐活动多了,赌博、偷窃等坏事少了,应该说我们的工作负担减轻了。”
二、群团组织关心敬老文化建设
1、“闹元宵”
东风夜放花千树,又到元宵佳节时。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老百姓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湟里镇老龄协会组织老年人庆元宵,让老百姓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农历正月十五,湟里镇数百老人带领成千上万的农民在一辆穿着盛装的宣传车引领下,伴随着调兔灯、灯笼方队、鼓乐方队、舞狮方队、秧歌方队、军鼓方队、唐僧取经、荡湖船、挑花担、蚌壳精、马灯队、欢庆锣鼓队、龙灯队、灯笼队、秧歌队、军鼓队等30个具有民间特色的方阵参加闹元宵游行活动,敲锣打鼓、舞龙调马、提灯看戏等民间特色表演团队纷墨登场,让湟里农民及周边百姓一饱眼福。游行队伍从湟里镇政府出发,沿埠新中路、金水路、金鼎路游行,至卜东路结束,整个游行线路长达1.5公里。湟里镇庆元宵活动是常州市所有乡镇中最热闹、队伍最庞大的一次闹元宵活动。
2、书画美术
湟里镇老龄书画协会成立于2006年6月28日,是武进区书法美术协会批复的第一个分会;10年来,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在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书法作品不光走向全国,冲向世界,而且内外结合,无私地为当地政府和农民服务。
每月逢五,是湟里镇老龄书画协会的活动日,老龄书画协会的会员们送书画下乡,10年来从未间断。并且每逢重大节日,书画沿街展出,还组织一些书画展览作品先后到中小学、居委会等多处巡回展出,得到了一致好评。展出时,有好多人提出要买书画,还有家长带着子女前来参观,并当场叫孩子拜师学艺当徒弟。曾经有一位农民看后啧啧称赞:“想不到我们农村也有这样的书画高手。”
湟里镇老龄书画协会不光自身发扬光大,而且重视培养接班人。协会提倡“书画必须从娃娃抓起”,并担任各学校的书画辅导员,为师生讲课,言传身教。
三、体育老人感恩党
政府、群众全社会关心老龄事业,广大老年人非常感恩政府,他们用老年体育来回报社会。湟里镇老龄体育骨干都能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参加镇举办的各项体育活动,起好带头作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五老”人员除了自己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外,还动员组织周围的群众参与全镇的体育活动,耐心做好辅导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氛围,为全镇体育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孙菊仙:“农民体育指导员”的快乐生活
2006年孙菊仙踏上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在平时的日子里,她除了通过有关的书籍及资料学习一些体育活动知识外,还积极参与上级体育部门的培训。2006年在参加完省里的培训后,孙菊仙成为了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回来后,她编排了《开门红》、《祖国你好》等健身舞,在各个健身点进行辅导。孙菊仙还与队友组队参加了全国秧歌比赛,荣获老年组规定动作一等奖、自选动作二等奖和全国优秀组织奖。
2、余热不浪费,潇洒度晚年
蒋晓楼今年84岁,1992年5月当选为东安退休教师协会会长后,把带领广大老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当成大事来抓。在他的领导下,目前东安退休教师协会有门球、钓鱼、太极拳、乒乓球等多种活动项目,参加老年文体活动的人数达90%以上,几年来在上级体育比赛中获奖16次,特别是门球队曾经荣获全国比赛一等奖。
81岁的蒋达忠担任《门球之苑》杂志的通讯员,发表了多篇文章。他还是东安退休教师协会门球队教练员,在他的带领下,门球队员们风气正,队员团结,现在是天天打,天天炼,在常州市武进区相当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