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80岁的退休教师,回忆往事,一生中生病无数。少儿时生过脑膜炎、伤寒病;青年时患过肺结核,在部队患过胃溃疡、胃下垂;中年时做过胃切除手术;50岁担任中心校领导后,由于工作压力大,神经衰弱又困扰着我,后又患有胆膜炎、胆结石;进入老年期,骨质增生经常腰酸背痛。所以在职时每年都要去医院看病,甚至还要请病假休息一段时间。
退休后我想把身体养养好。一次外出散步时看见几位老人在钓鱼,我好奇地与他们交谈,得知他们都已垂钓20年左右了,身体都非常健康。这项垂钓活动非常有益老年人健康。于是我就买了垂钓用具,加入了他们的垂钓行列,并且还订了一份《中国钓鱼》杂志。有一期杂志刊登了一条原国防部张爱萍部长谈钓鱼的体会。他说:“住了几年疗养院,不如一根钓鱼竿。”意思是说钓鱼治好了他的疾病。这对我的启发很大,从此更增强了我坚持参加钓鱼活动的信心。
自1996年起,除了下雨、开会、走亲访友外,我每天坚持钓鱼。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参加钓鱼活动将近20年了。说起来还真神奇,我好像变了一个人。从前是个老病号,而今身体很健康,精力充沛。耳不聋、眼不花,赤豆大小的浮漂在河中间,鱼咬钩稍有动静能观察得一清二楚。从退休至今还从未进医院治病。
我从一个老病号到现在80岁高龄还能骑车外出钓鱼,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身体硬朗,究其原因,主要是参加垂钓活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了我的身体素质。总结一下有如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1.钓鱼是一项有动有静又动脑的健身运动。所谓动,鱼上钩后要把它提上岸需要动。偶尔钓上一条大鱼,要花半个多小时才能把它逮上岸,心情也随之兴奋不已。所谓静,就是鱼不咬钩,人要目不转睛盯着浮漂,较长时间处于静态。所谓动脑,即鱼咬钩时,反应在浮漂上,鱼竿早提迟提都不行,只有当钩近了鱼嘴里时提杆才能把鱼吊上岸。
2.心态平和。我钓鱼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每次出钓先选好钓位,打好鱼窝后就开始做自由操。伸伸臂、弯弯腰,全身活动开了,然后开始垂钓,这时鱼儿也已进窝。一般在河边钓3~4小时,钓不到鱼也无所谓,单杀已达到锻炼目的。
3.垂钓促使我骑车锻炼身体。每次外出垂钓,远至几十里外,近也少不了要5~6里。我总是骑着一辆50年代的自行车来回骑车锻炼,也不失为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
4.钓鱼带给我愉悦的心境。由于热爱钓鱼,钓鱼杂志上的经验不断在活动中实践,所以我的钓技长进很快。2001年我代表雪堰镇参加武进市老年运动会还荣获钓鱼比赛第一名。现在一些初学钓鱼的爱好者向我请教钓鱼技术问题,我都不厌其烦地给予讲解传授,与他们共同分享钓鱼经验。
5.除钓鱼活动外,我还坚持每天早、晚按摩,坚持健步走活动,一年四季坚持冷水洗面,温水刷牙,热水泡脚。我的生活较有规律。坚持早睡早起,一日三餐注意营养搭配。早上常喝自做豆浆,长年服些西洋参片。
6.我家庭和睦,夫妻相敬如宾,子女十分孝顺,邻里间关系密切。我知己朋友多,自1959年退伍后参加教育工作,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初小负责人、完小校长、中心校领导。退休后还当了十年退教协分会会长。一路走来,不管在什么岗位,我都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教师们和现任领导对我十分关心和尊重。人常说“人走茶凉”。但我却感觉退休近20年了,茶还一直是热的。这对我是极大的安慰。所以我现在心情舒畅,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在此,我以激动的心情表示感谢党队我的教育、培养。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关心。
最后我把以上养生之道归结成顺口溜奉献给大家。
一生从教数十年,疾病缠身苦难言。退休以后迷垂钓,春夏秋冬到河边。花红柳绿好风景,野外空气真新鲜。静下心来盯浮漂,脑子里面杂念消。动静搭配兼动脑,健身养心显成效。来回骑车数十里,精力充沛体力好。退休生活有规律,活动保养都重要。两者兼顾促健康,寿比南山人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