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群众舞蹈活动也愈加兴盛。这其中尤以中老年人的舞蹈活动居多,由此中老年舞蹈的教学和培训也愈加多了起来。我从事中老年舞蹈学习和培训已有十几年,下面就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说到舞蹈编排,首先应该说编舞。讲之前先要说明一点,那就是每次上级下达演出任务时,一般都会对节目的主题、类型、形式作一些规定,并对参与人数及服装等事项都作了较为祥尽的要求。我是在规定的框架之内进行舞蹈的编排和创作构思的。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根据演出主题的要求,寻找“参照内容”,为编舞寻找素材,也就是找一个或多个舞蹈节目做“样板”。有人说是“模仿秀”,准确的应该说是“借鉴”,还需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样板”拿回来后要进行再加工、改编和组合。
改编创作的第一步是音乐的确定。根据节目的时间和形式,剪接、组合一首曲子或多首曲子。舞曲的选编要充分考虑到为动作创作铺路。第二步是改编创作主题动作。在创作主题动作时,要紧紧围绕你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在原作主题动作的基础之上进行再创作。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对原主题动作进行适当修改和自创动作的添加。主题动作确立后,下来是第三步。依照主题动作式样、规律改编创作出一系列自创动作来。自创动作要紧随主题动作,两者不可脱节,特别是对改动较大和新添加主题动作的衔接要贯通流畅。另外,在动作串连时还要创作添加一些符合主题思想的队形排列和造型。横排、竖排、圆形队、三角队形等,调度这些队形使之相互变化,高低起伏、时合时分、动静结合、错落有序。让节目更加生动,有立体感,更具感染力。有时,我也会从以往许多次全国群众舞蹈比赛时收集到的素材中,找出适合的队形和造型稍加改动就可利用。队形的变化和造型的搭配,能提升观赏性,提升舞台整体效果。这点特别重要,要认真对待,切不可小觑。
在舞蹈编排过程中我体会到,对原作品的再创作是最重要的核心工作,再创作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整个节目的成败。
例如:为参加市区 “激情广场红歌舞”文化周演出活动,我创作了歌伴舞《微山湖颂》。样板作品参照的是全国第四套健身秧歌,舞曲是《铁道游击队之歌》。如何用民间传统的山东秧歌来表现铁道游击队员英勇杀敌的故事?考虑再三,我还是对原作进行了较大的改编。紧扣曲子的节奏,依据歌词的内容,用舞蹈再现当年场景。如:伴随歌声“爬上飞快的列车,骑上奔驰的骏马”, 排出列车队形,用两个演员在火车中穿梭,做出追击敌人,开枪射击等动作,非常形象。另外,再让四位男演员手抱柳琴、琵琶,走上前台,有领唱,有合唱,舞蹈演员围观、倾听,“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更加形象地展现当年铁道游击队员的光辉形象,把节目一步步推向高潮。
再如:歌颂和谐社区主题演出时,我选取一首歌《你让我感动》为主题曲,把社区里的好人好事以及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内容搬上舞台。在“温情在流动,热情又相拥”的歌曲声中翩翩起舞,“一份真的关怀你不说我也懂”。舞台上展现出了义务理发员为民服务、好楼长助推残疾人、好邻居搀扶着盲人、社区医生救死扶伤、小区保安勇禽歹徒等模范人物的一幕幕场景。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
下面再说说排舞。想要排练出一个好的舞蹈节目,首先要选对、选准演员,要想选的对、选的准,就要了解你身边的这些老年人。他们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他们的年龄相貌、文化素养、身体条件、性格情趣、综合素质都不尽相同。他们都爱好舞蹈,有人喜欢登台表演展现自我,有人是为愉悦心情充实生活,还有人想减肥瘦身强健体魄。但她们都需要关爱、理解,受到尊重。排练中要了解她们的心态,倾听她们的诉求。多一些鼓励,不气势凌人;多一点耐心,不摆架子;多一份责任,不强求于人。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好姐妹、好兄弟,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排练环境,让每个人都快乐的跳舞唱歌。
排练当中还要注重培养她们对舞蹈艺术的理解、认知,对音乐节奏、韵律的感悟,提高她们的肢体美感。我有时也用摄像机拍下节目排练的全过程,放在屏幕上,让她们自己去看、去对比、去领悟。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排练一个节目也就轻松了许多。
平时排练中我也会增加一些舞蹈基础训练,根据大家不同诉求,教授秧歌、腰鼓、排舞、健身操、交谊舞、民族舞等群众舞蹈。根据老年人特点,适当进行一些基本功的训练。做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能者多劳、决不强求。
总之,在中老年舞蹈编排和培训中,一定要严格遵循中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因人施教。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努力创作出高质量、受欢迎的中老年舞蹈作品,为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